商業步行街從來都是城市形象的絕佳代表,城市的天然名片,商業街的繁榮程度已成為城市繁榮的標桿。每一個都需要有一條經典的、時尚的商業街,這條商業街的個性和魅力,在很大程度上也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個性和魅力。有什么樣的城市,就有什么樣的商業街,反之亦然。
今天,小編為大家挑選了國內最經典的15條商業街,只要想到那座城市,你就會想到那條街??靵砜纯茨愣即蚩藳]?
今天,小編為大家挑選了國內最經典的15條商業街,只要想到那座城市,你就會想到那條街??靵砜纯茨愣即蚩藳]?
01、上海南京路步行街
南京路步行街(Nanjing Road Walkway)位于上海市黃浦區,西起西藏中路,東至河南中路,步行街的東西兩端均有一塊暗紅色大理石屏,上面是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 “南京路步行街” 6個大字。

國慶50周年時落成的這條步行街,使“百年南京路”煥然一新,成為上海又一處靚麗的城市新景觀。南京路步行街全長1033m,路幅寬18~28m,總用地約3萬平方米。
迄今為止,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,它的前身是“派克弄”,1865年正式命名為南京路。



國慶50周年時落成的這條步行街,使“百年南京路”煥然一新,成為上海又一處靚麗的城市新景觀。南京路步行街全長1033m,路幅寬18~28m,總用地約3萬平方米。
迄今為止,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,它的前身是“派克弄”,1865年正式命名為南京路。



02、北京王府井商業街
王府井大街 是位于中國北京市東城區中部的一條大街,也是北京市的著名商業街,全長1.8公里,其中南段是王府井步行街。
王府井大街北起美術館東街南端,與五四大街、東四西大街連接,南至東長安街,與臺基廠大街連接。

元大都時期,這條街名為“丁字街”,明朝稱“王府街”,明朝永樂十五年(1417年)在此街東側修建了十王府后,此街改名為“十王府街”,又稱“王府街”。 清朝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在十王府處改建賢良寺,但“王府街”的名稱獲得保留。清朝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政府“推行警政”、“整理地面”,對京師部分街巷名稱重加厘定,因街西有一甜水井,遂將“王府街”改為“王府井大街”。
王府井商業街的歷史可溯至元朝哈達門丁字街的菜市。明朝,今燈市口大街一帶是北京內城的繁盛之所。1920年代至1930年代,今王府井商業街已成規模。

王府井大街北起美術館東街南端,與五四大街、東四西大街連接,南至東長安街,與臺基廠大街連接。


元大都時期,這條街名為“丁字街”,明朝稱“王府街”,明朝永樂十五年(1417年)在此街東側修建了十王府后,此街改名為“十王府街”,又稱“王府街”。 清朝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在十王府處改建賢良寺,但“王府街”的名稱獲得保留。清朝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政府“推行警政”、“整理地面”,對京師部分街巷名稱重加厘定,因街西有一甜水井,遂將“王府街”改為“王府井大街”。
王府井商業街的歷史可溯至元朝哈達門丁字街的菜市。明朝,今燈市口大街一帶是北京內城的繁盛之所。1920年代至1930年代,今王府井商業街已成規模。

03、武漢江漢路步行街
江漢路步行街 是中國最長的步行街,有“天下第一步行街”的美譽,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中心地帶,南起沿江大道,貫通中山大道、京漢大道,北至解放大道,全長1600米。寬度為10至25米,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,也是“武漢二十世紀建筑博物館”。2016年12月28日,歷時2年建設,改造后的江漢路及中山大道以全新面貌示人。

中山大道4.7公里的改造范疇中,最亮眼的工程是江漢路。始建于1906年的中山大道,距今已有110年歷史,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干道。隨著江漢路與地鐵2號線、6號線的同步貫通,集商業文化、風情于一體的百年中山大道景觀,將逐步向國際著名商業大道看齊。



中山大道4.7公里的改造范疇中,最亮眼的工程是江漢路。始建于1906年的中山大道,距今已有110年歷史,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干道。隨著江漢路與地鐵2號線、6號線的同步貫通,集商業文化、風情于一體的百年中山大道景觀,將逐步向國際著名商業大道看齊。

04、南京新街口
新街口 位于南京市中心區域,以新街口廣場(孫中山銅像)為標志,是中國著名的商業中心,擁有百年歷史,被譽為“中華第一商圈”。
1929年(民國十八年),國民政府依照《首都計劃》開始建設首都南京,新街口首次規劃為商業區。中山大道由此折東,中山東路、中正路(今中山南路)、漢中路和中山路四條寬40多米的林蔭大道在此交匯,中間形成環形的新街口廣場,并以一尊孫中山銅像為分隔,成為南京的交通樞紐,便利的交通帶來眾多商家和企業。

1940年代,新街口迅速發展為重要的商業金融中心。眾多銀行聚集于此,形成銀行區,使這里成為中國的“華爾街”;福昌飯店、大三元、同慶樓、三六九菜館等飯館林立,燈紅酒綠。中央商場、李順昌服裝店等商店云集;中央日報、朝報、新民報、扶輪日報等有影響的報館,以及大華大戲院、新都大戲院、世界大戲院、中央大舞臺等娛樂場所也匯聚于此。

1929年(民國十八年),國民政府依照《首都計劃》開始建設首都南京,新街口首次規劃為商業區。中山大道由此折東,中山東路、中正路(今中山南路)、漢中路和中山路四條寬40多米的林蔭大道在此交匯,中間形成環形的新街口廣場,并以一尊孫中山銅像為分隔,成為南京的交通樞紐,便利的交通帶來眾多商家和企業。

1940年代,新街口迅速發展為重要的商業金融中心。眾多銀行聚集于此,形成銀行區,使這里成為中國的“華爾街”;福昌飯店、大三元、同慶樓、三六九菜館等飯館林立,燈紅酒綠。中央商場、李順昌服裝店等商店云集;中央日報、朝報、新民報、扶輪日報等有影響的報館,以及大華大戲院、新都大戲院、世界大戲院、中央大舞臺等娛樂場所也匯聚于此。

05、重慶解放碑步行街
1997年,重慶市、渝中區政府投資3000萬元,以解放碑(抗戰勝利記功碑)為中心將解放碑大十字地區(民權路、民族路和鄒容路的共2.24萬平方米面積)改造成中國西部第一條商業步行街——解放碑步行街。

2000年和2001年,渝中區相繼投入1600萬元,將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,解放碑步行街的面積增至3.6萬平方米。


2000年和2001年,渝中區相繼投入1600萬元,將步行街拓展至八一路中段和民族路,解放碑步行街的面積增至3.6萬平方米。

06、成都春熙路步行街
春熙路 位于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街道,面積大約20公頃。春熙路的最大特色在于匯集了眾多品牌的各類專賣店、以及擁有眾多的中華老字號商場,是外地游客和本地白領偏愛的購物地點。
春熙路位于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街道,覆蓋北新街以東、總府路以南、紅星路以西、東大街以北、南新街、中新街以及臨街區域,面積大約20公頃。春熙路熱鬧繁華,現大約有商業網點700家,網點面積大約220000㎡,被業內譽為 中國特色商業街 。

春熙路位于成都市錦江區春熙路街道,覆蓋北新街以東、總府路以南、紅星路以西、東大街以北、南新街、中新街以及臨街區域,面積大約20公頃。春熙路熱鬧繁華,現大約有商業網點700家,網點面積大約220000㎡,被業內譽為 中國特色商業街 。


07、廣州上下九步行街
上下九步行街 是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的上九路、下九路、第十甫路步行街的合稱。于1995年9月30日正式成為商業步行街,范圍包括上九路、下九路、第十甫路、寶華路、康王路等路段。其中上下九路是舊城區最繁華的地段之一。

步行街全長約1218米,現存的主干道舊建筑以騎樓為主,多為清代建成,其結構為下面商鋪,上面住宅。整條街由風格獨特、古色古香的騎樓(商業“騎樓”)、茶樓建筑組成,街上布滿各中、高級百貨公司、食肆等。

其附近還有華林寺、西關大屋保護區等文物建筑,現時上下九多以服裝飾物店鋪為主,兼有小吃店、電子產品商店等。相較北京路的高檔路線,上下九的商品尤其是服裝主要為中低檔,較為便宜,步行街與康王路交界的地方建有上下九廣場,附近為荔灣廣場和東急新天地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。

步行街全長約1218米,現存的主干道舊建筑以騎樓為主,多為清代建成,其結構為下面商鋪,上面住宅。整條街由風格獨特、古色古香的騎樓(商業“騎樓”)、茶樓建筑組成,街上布滿各中、高級百貨公司、食肆等。



其附近還有華林寺、西關大屋保護區等文物建筑,現時上下九多以服裝飾物店鋪為主,兼有小吃店、電子產品商店等。相較北京路的高檔路線,上下九的商品尤其是服裝主要為中低檔,較為便宜,步行街與康王路交界的地方建有上下九廣場,附近為荔灣廣場和東急新天地等現代化的購物中心。
08、天津和平路步行街
天津和平路步行街 是天津的一條商業步行街。
天津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北方有名的大商埠,在天津有一條全國最長的商業步行街,凡是來天津的人都會慕名來這里逛上一逛,它就是著名的和平路商業步行街。在和平路上老店名匾之彰顯,在天津傳統文化發展中可謂一大特色,獨具風韻。今天的和平路,是一條集購物、觀光、餐飲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商業街。夜幕降臨時,和平路將迎來一天中最美的時刻。

天津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北方有名的大商埠,在天津有一條全國最長的商業步行街,凡是來天津的人都會慕名來這里逛上一逛,它就是著名的和平路商業步行街。在和平路上老店名匾之彰顯,在天津傳統文化發展中可謂一大特色,獨具風韻。今天的和平路,是一條集購物、觀光、餐飲、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商業街。夜幕降臨時,和平路將迎來一天中最美的時刻。


09、哈爾濱中央大街
中央大街 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很繁盛的一條商業步行街,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,南接新陽廣場,長1400米。這條長街始建于1900年,街道建筑包羅了文藝復興、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筑71棟。



10、廈門中山路步行街
中山路步行街(英文:AmoiYatSenRoad) 始建于1925年,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,人流旺,商品多,名氣大,不論往昔還是如今,人們一提及廈門,就必言中山路,就像紐約的曼哈頓、東京的銀座、香港的中環一樣。到廈門,中山路是不能不去的,因為它代表了廈門的繁華,富有和時代韻律。到這里可享受豐富的物質世界,領略現代風姿。

中山路是廈門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,擁有小走馬路、陳化成故居、中華第一圣堂等眾多人文古跡。南洋騎樓建筑、流光溢彩的LED夜景、琳瑯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回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,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。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,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,市級涉臺文物古跡1處,歷史遺址、古跡10余處,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2012年6月,廈門中山路成功榮獲“中國歷史文化名街”的稱號。



中山路是廈門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,擁有小走馬路、陳化成故居、中華第一圣堂等眾多人文古跡。南洋騎樓建筑、流光溢彩的LED夜景、琳瑯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回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,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。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,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,市級涉臺文物古跡1處,歷史遺址、古跡10余處,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2012年6月,廈門中山路成功榮獲“中國歷史文化名街”的稱號。


11、武漢楚河漢街
楚河漢街 是湖北省武漢市武漢中央文化區的一部分,總長1.5公里,主體采用民國建筑風格,漢街因楚河而生,沿南岸而建,擁有中國最豐富的商業內容,最多的時尚流行品牌,并集合世界頂級文化項目。漢街的規劃設計、建筑特色、招商品牌以文化為核心,在突出文化特色的同時引進大量文化品牌,其中包括一批世界級文化項目,如世界頂級的演藝劇場、世界唯一的室內電影文化主題公園等。由此,使漢街逐漸成為 中國最具文化品位的商業步行街。

楚河漢街不僅是商業街,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,社會經濟綜合效應十分顯著。“楚河”貫穿武漢中央文化區東西,是文化區的靈魂。“楚河”全長2.2公里,連通東湖和沙湖,是國務院批準的武漢市“六湖連通水工程”網治理的首個工程。



楚河漢街不僅是商業街,更是城市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工程,社會經濟綜合效應十分顯著。“楚河”貫穿武漢中央文化區東西,是文化區的靈魂。“楚河”全長2.2公里,連通東湖和沙湖,是國務院批準的武漢市“六湖連通水工程”網治理的首個工程。

12、重慶觀音橋步行街
觀音橋 是重慶市江北區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重慶北部商貿中心。地理位置優越,15分鐘以內可到達江北機場、龍頭寺火車站、重慶火車站、朝天門港口、重慶中央商務區江北城和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,具有極強的集聚功能和交通優勢,整個步行街由觀音橋廣場、北城天街、嘉陵公園和在建的太陽谷組成。

觀音橋商圈交通規劃:觀音橋商圈實施"地面環行+地下直行+地下輕軌"的立體交通方案,修建全長2.1公里逆時針單向循環的環行道路;建新北路地下部分修建全長800米的雙向直行4車道的觀音橋隧道,上面形成430米長的步行街。觀音橋商圈景觀規劃:由觀音橋商圈城市景觀由嘉陵公園、觀音橋廣場、觀音橋步行街(一、二、三期)三大部分組成,共計公共空間面積20萬平方,集公園、廣場、步行街三大功能于一體,使商業與景觀實現有機的結合,成為融生態觀賞、游覽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商圈。

觀音橋商圈交通規劃:觀音橋商圈實施"地面環行+地下直行+地下輕軌"的立體交通方案,修建全長2.1公里逆時針單向循環的環行道路;建新北路地下部分修建全長800米的雙向直行4車道的觀音橋隧道,上面形成430米長的步行街。觀音橋商圈景觀規劃:由觀音橋商圈城市景觀由嘉陵公園、觀音橋廣場、觀音橋步行街(一、二、三期)三大部分組成,共計公共空間面積20萬平方,集公園、廣場、步行街三大功能于一體,使商業與景觀實現有機的結合,成為融生態觀賞、游覽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生態商圈。
13、蘇州觀前街
觀前街 位于蘇州市中心,是蘇州人氣最高的購物聚集地,歷來有“蘇州第一商圈”的美譽。這里是姑蘇城內最老字號的購物街區,因古寺玄妙觀而得名,有150多年的歷史,自古便是熙熙攘攘的重要商業街。

觀前街商圈的大型購物商場有美羅百貨、人民商場、大洋百貨、第一百貨等,餐飲業主要集中在太監弄一帶,娛樂休閑場所主要集中在喬司空巷一帶,稻香村、乾泰祥、黃天源等多家特色百年老店坐落于街上。


觀前街商圈的大型購物商場有美羅百貨、人民商場、大洋百貨、第一百貨等,餐飲業主要集中在太監弄一帶,娛樂休閑場所主要集中在喬司空巷一帶,稻香村、乾泰祥、黃天源等多家特色百年老店坐落于街上。

14、沈陽中街
中街,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,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,全國首批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,它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。
1625年(明天啟五年、后金天命十年)至1631年(明祟幀四年、后金天聰五年),后金將明朝所筑磚城進行改建擴建,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“左祖右社、面朝后市”之說,將原來的“十”字型兩條街改筑為“井”字型4條街。即今沈陽路、中街路、朝陽街、正陽街。 當時,中街路稱四平街,東西兩側建有鐘樓、鼓樓各一座。街長579.3米,寬11.7 米。由著名書法家李興臣題詞書寫“中街” 二字。

1625年(明天啟五年、后金天命十年)至1631年(明祟幀四年、后金天聰五年),后金將明朝所筑磚城進行改建擴建,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“左祖右社、面朝后市”之說,將原來的“十”字型兩條街改筑為“井”字型4條街。即今沈陽路、中街路、朝陽街、正陽街。 當時,中街路稱四平街,東西兩側建有鐘樓、鼓樓各一座。街長579.3米,寬11.7 米。由著名書法家李興臣題詞書寫“中街” 二字。


15、長沙黃興南路商業街
黃興路南路步行街位于湖南省長沙市,北起司門口,南到南門口,全長838米,街面寬23-26米,包括近萬平方米的黃興廣場,商業總面積25萬平方米,是集購物、休閑、娛樂、餐飲、文化及旅游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。



